位置: 首页 > 滚动 > > 正文

广交会凸显我国外贸韧性

2023-04-25 18:15:08 来源:中国经济网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时隔三年,全面恢复线下举办的第 133 届广交会向世人交出了一份让人安心的 " 答卷 "。数据显示,广交会第一期到会境外采购商达 6.6 万人,出口成交 128 亿美元,其中 3 个月以上的中长单占比接近六成。作为中国外贸的 " 风向标 "" 晴雨表 ",广交会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外贸较强的韧性和竞争力。

坚韧之中透出的稳健成为我国外贸当前最鲜明的底色。今年一季度,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 9.89 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 4.8%,其中 3 月份当月进出口同比增长 15.5%,实现开局总体平稳。从产品结构看,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势不减,一季度汽车出口额增长了 96.6%。电动汽车、光伏、锂电池 " 新三样 " 竞争优势持续释放,一季度合计出口增长 66.9%,拉动我国出口整体增速达 2 个百分点。这些特点在本届广交会上得以充分展现。

透过本届广交会,能看到国际市场对我国 " 新三样 " 的认可。本届广交会第一期新设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、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、智慧生活等题材,共吸引 762 家企业参展。同时," 新三样 " 产品集中亮相,展出零碳源空调、光伏储能设备等低碳环保展品约 50 万件,吸引了大批采购商询价洽谈。正如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所说," 新三样 " 的销售热潮不是规划出来的,而是市场激烈竞争的产物,说明全球市场优势资源的流动性是任何贸易保护主义都难以阻挡的。

一季度我国外贸实现了 " 开门稳 ",在我国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的背景下,这个成绩来之不易。从外部环境看,外需的不确定性仍然是最大制约因素。4 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经济增长率进行了下调,由 2.9% 下调到 2.8%,认为发达国家经济体增速放缓将非常明显。就我国来说,从经营主体看,我国外贸企业也面临诸如出国参展不便、贸易风险上升、经营压力增加等一些制约因素和实际困难。

要解决外贸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,就要不断提高政策的前瞻性和准确性,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,不断增强中国外贸的韧性和竞争力。

增强中国外贸的韧性和竞争力,要在稳规模上下功夫。一方面,要努力为外贸企业创造贸易机会。积极推动国内线下展会举办,广交会恢复线下举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,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更利于达成合作。我国还将提高 APEC 商务旅行卡办理效率,推进国际客运航班稳妥有序恢复。

另一方面,应继续稳定重点产品贸易。其中包括帮助汽车企业建立和完善国际营销服务体系,保障大型成套设备项目合理资金需求,加快修订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。此外,要鼓励银行和保险机构扩大保单融资增信合作,积极满足中小微企业对外贸融资的需求,进而稳定外贸企业数量规模。

增强中国外贸的韧性和竞争力,还要在优结构上挖潜力。要不断优化贸易方式,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、东北地区进行梯度转移;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发展;指导相关商会协会适应绿色环保要求,制定一系列外贸产品绿色低碳标准;指导企业用好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相关税收政策。更要优化外贸发展环境,发挥好预警体系和法律服务机制作用,深入推进 " 单一窗口 " 建设,进一步便利出口退税办理,提升口岸通关效率,高质量实施已经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。

第 133 届广交会第二期已经开幕,稳外贸工作也要继续加把力。接下来,应密切跟踪外贸运行情况,发挥好政策 " 组合拳 " 作用,稳住外贸规模,为巩固经济向好态势作出更大贡献。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 作者:冯其予)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