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 首页 > 滚动 > > 正文

全球热讯:【大家说】陈静:人生永远无法 感同身受

2023-04-27 12:17:02 来源:扬州晚报-扬州网


(资料图)

陈静

一对年轻夫妇,刚生完孩子就闹起离婚。双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,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。两人曾经卿卿我我的浪漫故事,演变成现在相互残杀的分手事故,弄得单位人人皆知,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。

有的人怜悯女方刚生完孩子,得不到好的休息,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,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;有的人同情男方被赶出家门,过着有家不能回,四处漂泊心力交瘁的生活;更多的人觉得不可思议,认为双方相爱了就在一起,没有爱了就友好地分开,给对方一条生路,也给自己一条生路。不少相熟的人劝说着双方,天涯何处无芳草?何必死死抱住这没有爱的婚姻,弄得双方遍体鳞伤。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,以自己的认知、阅历和价值观评论着男女双方的对错,劝说着男女双方。

其实很多时候别人的关心对于当事人而言,是旁观者的空洞说教,是虚伪的理性,也是不痛不痒的客套。道理大家都懂,别看劝说评论别人时说得头头是道,可真正落到自己身上,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,能感知痛苦的,只有自己,事情没有发生到自己身上,永远只是置身事外。有句话说得好:“针不刺到别人身上,他们永远不知道有多痛。”说到底,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。很多时候,我们对他人的行为既不能互相理解,更无法感同身受,就像世上永远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,每个人的认知、经历和处境左右着自己的人生决定着自己的行为。

大家也许还记得“善良”的晋惠帝在得知百姓没有粮食吃,只能挖草根,啃树皮,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时,大为不解。提出一个让世人无语的“解决方案”:“百姓无粟米充饥,何不食肉糜?”就像现在的父母亲,永远无法理解吃穿不愁的孩子为什么会对生活心生厌倦;身处闹市的现代人,永远无法理解生活在大山里面的人们对城市的向往;有钱的人,永远无法理解穷人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窘境;被爱包围的人,永远无法理解缺乏亲情的人对爱的渴望……

写到这里我想起在一次走访慰问中遇到的一位女性,她来自贫穷落后的偏僻山区,在这里打工,和当地的一个男人结婚生子。后来男人和另外一个女人生活在一起,组建了新的家庭,她一人带着两个孩子生活,孩子还小,男人给的抚养费很有限。我们了解她的近况后都非常同情,同行的有一个人提出,让她到法院起诉争取孩子的抚养费,我们可以帮她找一个律师,给予她公益援助。可这个女人迟迟没有表态,当时我们都不能理解,颇有点哀其不幸,怒其不争。事后才知道她不肯与这个男人对簿公堂闹翻的原因,她一个人从外地来到这里,举目无亲,在她遇到困难时,她唯一想到的、能找的就是这个男人,虽然离婚了,但有这个男人罩着,其他人也不太敢欺负她。再说,这个男人的经济也并不富裕,她不能为了争取孩子的抚养费,去和他打一场官司,即使打赢了,男人没钱也没办法执行,把关系弄僵,她今后的生活会更难。

了解她的详细情况后,我心里五味杂陈。我们走访时看到的听到的只是冰山一角,并不真正了解她的世界,更别提感同身受她的生活,可我们却想当然地站在理性的高地给她出主意,自以为是地想去帮她改变人生。每个人生活的辛酸,别人是看不见,也体会不到的。特别是当一些事情发生时,对自己而言,是天要塌下来的大事,是足以让自己的生活天崩地裂的灾难,对于别人而言,不过是生活中的一点点调味菜,谈论评价短暂的同情惋惜后一切如常。

热播剧《人世间》中周楠和冯玥之间有一句经典的对话,周楠说:一个人,真的很难真正理解另外一个人啊!冯玥说:嗯,即便熟悉如你我。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熟悉对方,了解对方,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,去帮对方出点子拿主意,可成年人的世界,不理解是常态,人生永远无法感同身受。

作者简介:

中国散文学会会员、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。

标签: